歐盟、中國和美國推動全球海產品需求增長!
根據荷蘭合作銀行最近的一份報告,在美國、歐盟和中國對高價值海產品的需求增加的推動下,全球海產品貿易將在 2023年強勁復蘇。該報告稱,全球對海產品和水產養殖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使海產品成為交易量最大的動物蛋白來源,預計到 2021 年價值 1640 億美元。2011 年至 2021 年的復合年增長率(復合年增長率)為 2.44%。荷蘭合作銀行最近發布的 2021 年世界漁業貿易地圖顯示,近一半的貿易流向歐盟、美國和中國,2021 年這些國家的進口總額超過 800 億美元。2021年,海產品貿易量約為牛肉貿易量(第二大動物蛋白貿易量)的3.6倍,豬肉貿易量的5倍,牛肉貿易量的8倍。荷蘭合作銀行表示,海產品不僅是食品安全的重要蛋白質來源,也是許多經濟體的重要收入來源。荷蘭合作銀行海產品行業分析師 Novel Sharma 表示,發展中國家在海產品出口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前 10 名中占了 7 個,發達國家對它們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自 2013 年以來,全球海產品貿易中的主要產品一直是龍蝦和鮭魚等高價值物種,這一趨勢自 2020 年以來愈演愈烈。荷蘭合作銀行高級海產品分析師 Gorjan Nikolik 表示,在大流行期間,我們看到牛肉、蝦和鮭魚等高價值蛋白質的表現優于其他蛋白質,貿易量分別增長了 16%、17% 和 17%,而同期為 20%在一年前的同一時期。 同時,由于國際貿易中的各種挑戰,如運輸和能源成本的上漲,許多水產品的價格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位。然而,最近的數據表明,對海產品需求的影響可能成為一個因素,特別是如果 2022 年下半年或 2023 年出現大衰退環境,這可能會影響海產品的市場價格、生產和貿易流量。分析人士認為,未來幾年,對健康、優質物種的可持續性和需求將繼續推動高價值海產品貿易,而印度和厄瓜多爾等出口國將充分利用新興趨勢并縮小出口國的差距排名。
文章轉載自凍品攻略,侵權刪